SMB survival guide

2019加拿大小生意生存指南

在加拿大,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打工,投资,自雇还有创业。如果你选择了后者,那么恭喜你,你选择了一个Hard模式来继续你的加拿大生存之路。不要对我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你会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实际情况是,根据加拿大历年的统计得出,“生意”的存活率仅仅维持在1%左右。尽管这样,仍然有大批义无反顾的创业者在这股大潮中前仆后继的向前冲。这是值得敬佩与称赞的。所以这里我们来聊一聊在加拿大做生意的生存之道。

 

创业的类型有很多,除去富二代类的创业还有靠家族企业的创新产业等,我们要说的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创业形式——Small Business (SMB),俗称:小生意。在加拿大,企业人员少于100人就都可以称为小生意。所以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集体里,如何让你的小生意存活下来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来详细地解读一下。

 

  • 自我评估与目标

想要做好一件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是首要前提,接下来再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将会成为说服自己继续努力和坚持的一个很好的动力。做生意的原理也一样。

你可以自问两个问题:

  • 在同行业中我可以存活甚至成为佼佼者的自身优势是什么?这个优势可以是你的内在性格,自身能力,从业经验等等。例如,你认为你是一个决断果敢,敢于冒险的人,但是要清楚这个冒险并不是指胆大妄为或横冲直撞的行为,而是需要敢于尝试用于承担风险与责任的心态。术业有专攻,即使你认为你的一技之长足以让你在行业中立足,但是要记得从行业的长远性及上升潜力来看待自己的专长。至于从业经验就是用来降低失败风险的参数,同行业经验越丰富相对创业越有保障。
  • 我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你最初可能会有疑惑:我为什么要做小生意?或是因为想自己做老板不受制于人,或是因为有独特的专业技能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又或是仅仅因为家庭的经济需要等等。不论是出于什么意愿,只是你迈出了第一步,都不会决定性的影响你最终的结果,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目标。给自己定义一个可以实现的成功标杆,这个成功可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制定三年一个小红旗,五年一个里程碑,乃至十年二十年等等。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位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期望着不同的成功。只有确立方向,确立目的地,前进才会更有动力。而小生意之路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过关斩将和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当你每一次到达中途的红旗驿站时,回眼望去可谓是荆棘满途不足畏,那是因为你知道繁花似锦终有时。
  • 注册商标

为什么要注册商标?

商标的注册,保证了加拿大政府对商标的所有权的认可,并且避免了商标被人侵权的情况,也同时避免了你建立了一家已经被别人注册的公司—即你侵权了别人的注册商标。而如果两人均没有注册的情况下,则先注册商标的那一家可以抢先占领此商标的所有权。加拿大的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5年,且每十五年可以续展。如果一直按时续展的话,便可以永久的维持加拿大注册商标。

加拿大的注册公司主要分两大类:省公司和联邦公司。其中省公司中有三个选择:个人(Sole Proprietorship),合伙(Partnership),有限公司(Incorporation)。

个人公司是三种里最简单的一种,即注册一个商业名字,但仍以个人的身份开展和经营活动。这种选择手续简单且费用低,每年可与个人收入一起报税。

合伙公司即两个或以上的人一起共同申请注册的公司,与个人公司相似,但其中任何一个合伙人都可单独以公司的名义对外开展和经营活动,且其他合伙人需要共同承担由此带来的无限法律和债务责任。

有限公司虽然为三种里最复杂的,但它比其他两种的优势要大很多。有限公司之所以称为有限公司,是指公司要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且公司与个人是分开来的。一旦涉及到财政上的问题且需要赔款,最大限度也只是损失公司的资产,不影响个人的财产。公司一旦注册为有限公司,便永久存在,不因股东的变动和离开等原因而消失。

所有的省公司将来要跨省建立分公司,都需要重新向新公司的所在省重新申请并审核。

而联邦公司的注册则只有Incorporation这一种形式。联邦公司对名字的要求十分严苛,因为注册查明是面向全加拿大进行,所以重名的机会较多。并且,审核名字是人工进行审核,因此连发音类似也不可用。如果以后想要建立跨省公司,则无需再办理名字申请,而是直接登记即可。但运营的日常维护,除了安省的公司,加拿大联邦公司及一般省公司均要求每年办理年检手续(Annual Return)。

 

 

 

  • 账务与税

报税需要准备的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所有关于公司的基本材料,包括公司的名字、地点、公司主要运营的产品/项目、公司开业时间及运营时间、报税人所占份额、合伙人资料包括姓名地址及工卡号。其次要考虑今年的收入情况和销售情况,包括全年总收入、全年总进货量、年初库存、年底库存、全年总销售额,等等一系列的公司账目。并且,还有一些开销在报税的时候可以用来抵税。例如,一些日常的开销可以用来抵税,例如公司的广告费、律师咨询费、商业保险、水电气费、车费、用做办公的部分房贷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全年涉及到的所有现金的交易也需要进行报税。

跨省交易收税

企业向其他省提供服务,基本的原则是按照买房所在地的税率来征收。如果买家有多个地址且来自加拿大不同的省份,那么税率将根据服务履行和完成比例最大的那个省(超过50%)的税率来执行。如果无法确定比例最大的省,则需按照买家提供的地址当中HST税率最高的那个省份的税率来计算。如涉及到表演、节目、庆典等活动类特定服务的税率,则按照服务所发生的省份的税率来征收。

我们建议每一家无论规模大小的公司都应该聘请专业的会计来为公司处理账务的事宜,这样既能保证财政上的安全,也能从专业人士处获得更好的关于财政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 员工管理

对于Small Business来说,人事的管理并不复杂,大部分小生意的内部人员都不会超过15-20人。虽然人员不多,但是一套好的体制与管理对小生意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事人事,先有人,再谈事。所以一个生意的荣衰、经营可以靠手段,内部人员的管理却是需要很大的能力的。在雇佣初期,需要考察人品,培训专业技能,规矩各项管理制度。而培训到什么程度又是一个难题:培训不足,导致业务能力不够承担更多工作,创造利润价值有限;培训过度又会增加跳槽的风险。从雇佣人选上可以考虑在校学习并有实习计划的学生。这一部分人选虽然缺少社会经验,但却有着极强的学习欲望与可培训性,薪资要求不高且大部分的实习项目可以申请政府的补助(这个在后面我们再具体了解)。小生意要想不断扩大增加业务量,就会经历不断地招聘、培训、裁员、再接着培训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而怎样平衡每个员工间的利弊关系,又怎样来阶段性地激励精神都是作为一个经营生意的重要指标。

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内,对于每一个小生意来说这也是一条不变的规则。向外拓展业务发展生意之前,内部的人员管理应该放在重中之重,所以这里有几条小tips给你:

1.招聘面试时设定虚拟场景问题来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人品和责任心方面的性格特点,不论能力大小,人品是首先需要考察的。

  1. 背景调查不要忽略, 往往前雇主的评价中可以获得很多有效信息来帮助你判断这个求职者是否值得雇佣。
  2. 入职之后的培训需要循序渐进,要在工作中间断性的定期加入新的培训,营造一个所谓的工作新鲜感。

当然,对于员工的管理制度可谓仁者见仁,每个老板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没有正确与否只有适不适用,不同的人在处理不同的情况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每一个行业的小生意都有着自己的员工适合群体,作为老板的你需要抓住特点,完善体系,摸索出一条自己的小生意适用法则。

 

  • 政府补助

加拿大的当地政府是非常支持并且乐意扶持小企业的发展的,他们认为small business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且是一个有效的促进就业的途径。所以陆续出台了各种针对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就类似上学时候的奖学金。然而知道的人并不多,毕竟是政府出钱,本着先到先得的规律所以并没有大肆宣传。相对于华人企业的老板埋头苦干,兢兢业业,西人的小企业对政府的这项福利倒是关注得更多,所以这里建议我们的同胞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要错过这些真正可以拿到手里的好处。

每年三月左右,政府开始对各项补助金进行更新及拨款,所以在政府资金最充足、最有预算的时候,相对申请起来获批更容易。到了年末十二月份当年的预算大部分都发出去了,一般不建议在这个时间段递交补助申请。

对于各种政府的补助金除了国家标准发布的,各省针对于自己省内的经济状况也都会相应出台不同的拨款项目,每个项目的有效期也不一样,有两年的,三年的或者五年的不等,需要根据自己生意的实际情况看符合哪个标准来按要求申请,只要符合标准,审批都会很顺利。在这推荐给大家一个网站,可以了解到所有的补助金的详细情况及申请步骤: https://ca.fundingportal.com/

现在社会上不乏有这么一些中介懂得赚咨询代办的“巧钱”,他们把政策研究的清清楚楚,以咨询的名义介入,帮各种符合不同项目的small business申请不同的政府基金,不收企业本身一分钱,直到政府的款项批下来他们从中抽成。就这种做法,我们在这里不予探讨评论,只能说对于小生意来说不应该错过每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资源,更何况相当于天上掉馅饼的资源。所以建议大家,多花一分精力在国家政策上,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处于爬坡阶段的小生意,各省都出台了很多对于新起步的small business的不同项目。举个例子,在2016年初,出台了一项叫做Canada Job Grant的补助项目,简称ESDC,这个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大部分都适用,直白点解释一下它的内容就是政府出钱帮你培训你的员工,以此来提高雇员的多方面工作能力及社会贡献力。所有的培训课程费用政府都会报销。这样一来在降低了小企业自身的培训成本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小生意的竞争力。类似的项目有很多,在比如2015年8月,推出了一个名字叫Hiring and training incentives for employers的政策,用来鼓励小生意的老板们多多雇佣年轻人和在校学生,这样推动了由于没有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就业,也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由政府来补贴企业在薪水上的开支,这样的项目对于每一个小生意来说都是有益而无害的,何乐而不为呢?

说了这么多,有太多的项目不能一一列举,只是希望经营小生意的你不要错过每一块大饼,多多了解政府的动向与政策,这会为你的经营之路减重添翼。

 

  • 商业推广

我该如何推广自己

  • 设立推广目标

有些人看到一些很酷的广告形式或者广告内容就觉得“这是怎么做的?我也该这么做!”,而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表现。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名主攻楼花的地产经纪,为了推广自己,花钱将印着自己头像和联系方式的grass sign散布的到处都是来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增加曝光率来让人记住你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错,可是预算有限曝光无限,这时候如果出现了新楼盘(新产品)想卖,你如何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实现对潜在买家的引流?

在这个例子中,投资在grass sign是为了曝光,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让未来有一天或者刚好有需求的买家知道或“听说”过你。而投资在楼盘本身,比如在开盘期间打报纸的头版头条专推此盘,则会更直接地将受众转化为你的潜在客户(lead),更快地见到收益。

这里便引出了,在推广的过程中,主要的两种目标:

  • 品牌知名度(branding)
  • 潜在客户开发(leads generation)

这也是一开始我们要确认的方向。

 

  • 创建对应内容

在确认目标方向之后,我们要确认自己的推广内容。

在广告投放时出现的任何形式的文案,图片,动画都叫做创意(creative),我们要确保在创意出现时既表达了你想突出的内容,也与你的品牌形象吻合。这个不难理解:你经营着一家高端医疗美容中心,推荐着高精尖疗程,却把自己的flyer设计得跟wellness spa风格一样就不太合适。

此外,在制作内容这件事情上,因为价格参差不齐,成本控制是关键。市场上,不要说商业广告拍摄或是室内设计,光是一个logo设计差价就可以非常大,少到几十,大到几十万都有。比如著名的安省大麻管理局的标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你的朋友帮你免费设计一个,但无论做怎样的决定,参考的依据都只有一个:你的目标,而不是我出这个价设计这个logo值不值(纠结这个问题只会让你更难以决策)。

 

品牌知名度 潜在客户开发
内容要求

 

一次只说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说话要有重点,可是在创意内容方面很多人往往难以做到。你可能见过这样的现象,某大V一篇微信推文出来,前20%引子,中间30%活动介绍,后50%公司背景介+公司文化+公司成员+公司产品全家福——你见过哪个品牌在推销自己的新款时把自己所有款式都顺带介绍一遍的?

此类蹭曝光行为好像是把自己想展示的都展示,从而节约了推广费用,但实际上这样无视受众体验的行为,往往带来的损失都要大于收益(比如真正的潜在客户因阅读体验欠佳而放弃阅读)。

所以在内容的创作上,要确认与渠道,产品三点一线。

 

  • 找到合适渠道

好了,创意内容制作完毕,现在要找到合适的渠道推广了。在这一步通常会出现主观偏见的与理性心理的博弈。为了理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这个选择拆分成几个步骤来帮助决策

  1. 定义你的效果

很多人在说“效果”好或不好的时候,通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定义自己效果给出一个清晰,可量化的定义。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地产经纪的例子,在新售楼盘上你的目标既然是潜在客户开发,那你的“效果”就可以是email inquiry的数量,你可以将这个值作为衡量你营销活动最主要的指标。

 

  1. 你的效果是否可衡量

好了,假设你在该次楼盘推广中,通过报纸,电台,Google搜索广告总共收获了100个email inquiry,留存了100个email在你的数据库里,你是不是应该对你的效果来源进行下梳理?上述三个渠道分别来了多少?

当然,你可以让每一个潜在客户都填写一份简单的survey来问像“你是怎么知道我们的”这样的问题,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

可先不说survey会极易造成的统计上选择偏差问题,光是愿意填survey数量的人通常都寥寥无几,又有多少人认真填就更无从查起。这一点你参考下自己填survey的经历就不言自明。

而这时候数字媒体的优势就出现了,不论是email还是call inquiry,都可以精准得追踪到什么时候来自于哪个数字渠道的哪条广告

 

  1. 你愿意为这个效果付出的代价是多少

俗话说,不计成本收益的推广都是耍流氓。既然我们的“效果”是可以量化的一个具体指标,那对应的支出也应该能算出来。所以,聪明的你一定要能处理一些简单的计算来衡量你的收益

 

成效计算

 

继续之前的例子,我们假设你能统计出以下结果:

 

报纸 电台 Google搜索
Email inquiry(Leads) 30 20 50
Cost 800 1000 1200

 

便可知道每一个lead所花费的成本CPL=Leads/Cost

 

报纸 电台 Google搜索
Email inquiry(Leads) 30 20 50
Cost 800 1000 1200
CPL(Cost per Lead) 26.67 50 24

 

接下来我们倒推下自己大概的投资回报。

设close rate为r 那你每成一单需要的inquiry 数量为Lmin=1/r

你的总推广成本即为 Spend=CPL*Lmin

那么最后结合你的产品/服务收益,你的Return of advertising spend 即为ROAS=Rev/Spend

 

下面带入数字试试看。

 

设你的close rate r=20%,则Lmin=5,每一单的成交价为Rev

 

报纸 Spend1 =CPL*5=26.67*5=133.35 ROAS=500/133.35=374%

电台 Spend2 =CPL*5=50*5=250 ROAS=500/250=200%

搜索 Spend3 =CPL*5=24*5=120 ROAS=500/120=416%

 

不难比较出哪种渠道更适合你。但是在实际运营中,考虑到各类软硬件成本,广告投放一般不超过营业额的25%(这里只是一个bencmark,具体看行业),即你的ROAS要在400%以上。

 

  1. 你的渠道是否覆盖了你的受众

报纸的受众年龄偏大,一个谈母婴话题的微信公众账号的读者多是30+女性,一个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论坛受众主要是NU的学生,这些似乎都没错,但你需要更准确的数据,你需要问你的媒体索要对方的media kit (尤其是线上独立媒体,包含更精确的受众数据)来证明你的判断。

 

在受众这一点,唯独数字媒体的思路不同,也能做到更精准。

 

比如,你的广告要触及长岛地区的35-55岁的简体中文男性使用者,你会怎么选择媒体?找当地额华文报社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吗?

 

有没有想过用Facebook?没错,Facebook的主流用户并不是简体中文使用者,但有没有想过你的广告能做到刚好仅仅触及到这一部分长岛地区的35-55岁的简体中文男性使用者呢——可能除了极少部分在长岛35-55岁的在学中文的男性当地人会把Facebook设置成中文来用外,不会有其它当地人平时用中文版Facebook的吧?

这就是数字媒体的优势,通过数据和不断地优化,越发精准地触及到你想触及的人——你也仅需为这些流量买单。

 

  1. 主动广告还是被动广告

在所有广告形式中大部分都是主动广告,在投放中也会以主动为主。主动广告(如电台)虽然不如被动精准,但仅使用被动渠道可能会出现客流不足(预算花不掉)的情况。

是否仅使用被动渠道,要看以下两个条件:

你的行业需求是否被动(修车行)

被动流量是否能支撑得了你的生意(市场上每天修车的人多不多)

 

  • 归因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你在同时多个渠道进行推广时,每次成交后应该如何credit到这些渠道上。

还是用刚才的例子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受众在开车时听到了你的电台广告,晚上休息时看到了你的报纸广告,次日上班时想起昨天看到的广告,于是在Google搜索,点击了你的广告后来到你的网站并根据上面的电话与你取得联系,并最终成为了你的客人,为你带来了$500的收入。

事后你问你的客人是如何知道你的,客人说网上搜到的,于是你认为Google广告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将广告预算从电台和报纸全部转移给了Google。

相信到这里你也能看出来问题出在哪:明明Google只是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却错误地让你认为整个销售都是依赖了它。

这便是归因问题。好在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整个市场营销都在试图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对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流程千人千面,统计起来也异常繁杂。在线上线下的营销领域,一般也只有各个行业的巨头才有能力通过不断优化自己的MMM(Marketing Mix Model)来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归因来做决策指导。

但在依赖纯数字媒体的消费流程中(如电商),因为所有数据都相对容易统计,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体量就能找到合适的归因模型(Attribution Model)

 

  • 收益递减法则

套到广告渠道上来说,收益递减也就是随时间的增长,渠道出现的单位收益下降的现象。

这种法则,对越是受众单一的渠道,就越是有明显的收益递减。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过买了某个微信公众号的一年的广告套餐后,起初效果很好,但之后的效果一次不如一次?

聪明的人看到了其中的玄机:在这一年的广告投放中,该微信公众号的抵达几乎是同一批人——一个成熟的大V可能很难有多少增长(事实上,广告越多,掉粉越快,这是大多自媒体要维护的一种平衡),你这一年的广告费只是在增加同一批人的接收频率(Frequency)而已。后面的效果没有之前的好,也就理所当然了。

因此,作为小生意,在选择渠道,或者选择渠道的受众(仅限数字媒体)上你要留意多样性来挖掘更多可能,而非吊死在单一渠道的折扣陷阱中。

 

  • 运营思维(拉新)

人们常说的运营三部曲,拉新,留存与促活套在你的小生意中其实也可以恰如其分。

首先,我们将任何形式的推广归为拉新。即便不能立刻成交的潜在客户,也可以通过拉新来留存潜在客户的信息,比如Email收集。

这样的做的意义在于积累自己的一个潜在客户池——这个池的积累可能不便宜,但里面积攒的人群比你投过的任何一种渠道都要精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在促活你的潜在客户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些小技巧,无论是打折还是送礼,你都将以通知的形式免费抵达你的这群最精准的人群,而不用再去“广而告之”,从而形成自己的循环。

 

广告就像烟花,美丽,短暂,价格不菲。但你的生意更应该具备篝火的能力——可能不具备那么夺目的外表,但温暖,持久,能自然而然地吸引更多的人。